湿地科学与管理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综述

  • 人类活动对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效应

    姚沛;肖国良;张欣桐;

    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深远影响,人类活动对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不同人类活动对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碳库功能和温室气体排放;水产养殖模式的多样性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影响。采伐活动和火灾事件显著改变了森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模式;湿地排水造林改变了湿地的微地形和生态环境,引起温室气体排放量发生变化;高原湿地碳汇功能受围栏放牧影响较为突出。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度理解人类活动在湿地碳循环中的作用,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1期 v.21;No.84 2-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滨海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研究进展

    刘继晨;冯英明;辛荣玉;臧浩;张昊;张明亮;秦华伟;金晓杰;

    滨海盐沼湿地所固定的碳主要封存在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决定了滨海盐沼的碳汇能力。文中综述了滨海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过程,包括碳输入、碳输出和碳储存,总结出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主要受4种机制影响:1)有机碳的难降解性。在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被认为是最稳定的有机碳。2)团聚体的物理保护。微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受物理保护程度高于大团聚体,更加稳定。3)化学保护机制。黏土矿物和金属氧化物可以促进聚合,提高有机碳稳定性。4)生物保护机制。微生物促进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形成,并且其群落结构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类型与数量,进而影响土壤碳库的稳定。提出要进行多种稳定性机制的协同研究,为盐沼湿地的修复与增汇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1;No.84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湿地遥感专题

  • 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

    潘雪;吴霞;刘兴丽;韩书新;高月;刘洋;

    植被是重要的碳汇资源,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器。为科学评估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状况,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确定了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定量评价了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峰值皆出现在2020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阈值划分合理,能较为客观地体现湿地植被的生态质量状况。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向好发展,2010年以来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偏好区域占比呈显著增加趋势,2020年偏好区域占比最大(占67.6%)。2023年黑龙江省94.4%的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处于中等和偏好等级,偏差区域主要位于省内西部、东南部湿地。本研究实现了对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的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价,可为湿地植被评价及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1期 v.21;No.8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未来海平面变化对红树林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褚艳玲;张千湖;张丽;邓艺林;王石;

    探明海平面变化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对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沿海地区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边界预测模型与情景分析法,计算并分析了2020—2120年期间未来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深圳湾和珠江口区域红树林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海平面变化对深圳红树林面积及群落结构均存在影响。在当前潮滩淤积速率情况下,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0.55 m和0.70 m情景下,深圳红树林面积分别增加29.3%和5.0%,各潮位的红树植物均可能向海迁移;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0.87 m和0.98 m情景下,深圳红树林面积分别减少21.3%和41.7%,红树林向陆地扩展受到堤岸阻碍,可能导致低中潮位红树植物分布面积减少,高潮带红树植物则可能减少甚至消失。

    2025年01期 v.21;No.84 19-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察汗淖尔流域生态质量状况遥感评估

    粟美好;杨洪国;杜黎明;

    察汗淖尔流域作为我国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阻挡风沙向南侵袭。有效评估流域生态质量状况对察汗淖尔生态系统综合修复策略的提出至关重要。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大、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常被用于大区域的生态安全质量评估。本研究综合利用2010—2017年的GLASS叶面积指数数据集、2010年、2015年和201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产品、1990—2019年的植被覆盖度数据集、MODIS遥感影像等,结合公开数据集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察汗淖尔流域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方法提取了平均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等遥感指标,并构建了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9年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10—2015年下降了1.39,2015—2019年上升了3.79,表明流域的生态系统质量经历了先变差后变好的过程,整体上呈略微改善趋势。

    2025年01期 v.21;No.84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GEE的漳州市红树林长时序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柯舒婷 ;李广春 ;郑斓 ;张静雯 ;张炜岩 ;沈元韬 ;

    了解漳州市红树林长时序演变特征对红树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EE平台,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集,结合光谱波段、特征指数、地形和边缘特征等特征集,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方法,分析1986—2023年漳州市红树林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漳州市红树林面积变化分为4个阶段,1986—1989年红树林面积减少、1990—2011年红树林面积波动式增加、2012—2019年红树林面积趋于平稳、2020—2023年红树林面积快速增长,1989年红树林面积最少,为46.13 hm~2,2023年增加至518.23 hm~2,面积增加了10.2倍;漳州市红树林分布区增加,由最初仅在自然保护区集中分布扩张至周边沿岸滩涂及旧镇湾、东山湾沿岸滩涂。近40年漳州市红树林面积增长明显,空间分布的多样性显著提升,漳州市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研究结果为漳州市红树林资源深入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1;No.84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研究报告

  • 磷富集对泥炭地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增温的限制作用

    李通;皇甫羽婷;王猛;卜兆君;黄春波;刘聪;刘泽麟;

    磷是泥炭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限制营养元素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土壤磷是如何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泥炭地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的营养限制。在中国东北哈泥泥炭地进行了短期的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增温和磷添加实验,同时结合室内培养实验,测定增温和磷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酶活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更多可能受到磷添加的影响,其中,磷输入量的增加使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14.1%~23.0%,使酚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20.0%~53.3%。增温和磷添加对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糖氨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磷添加通过增加植物源的酚类化合物输入而显著限制增温对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同时,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比并未受到增温和磷添加的显著影响。结果揭示了外源磷富集对泥炭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增温的重要限制作用,有望对气候变化下泥炭地土壤有机碳保护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期 v.21;No.84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洪泽湖不同湿地类型表层土壤与沉积物碳氮含量特征分析

    卜弘毅;朱正杰;崔素珍;张明;李成之;许志敏;李典鹏;曹学城;孙天一;雷礼纲;

    以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道入湖区、湖岸区、退渔还湿区和敞水区4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湿地类型间表层土壤与沉积物(0~20 cm)的总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道入湖区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24.13±7.29 g·kg~(-1))显著低于湖岸区(33.47±8.43 g·kg~(-1),P<0.01),河道入湖区全氮含量(1.56±0.45 g·kg~(-1))显著低于退渔还湿区(2.24±0.69 g·kg~(-1),P<0.05),退渔还湿区C∶N(13.58±3.66)显著低于湖岸区(19.60±5.58,P<0.01)。2)退渔还湿区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最高(43.88±9.40 g·kg~(-1)),敞水区最低(29.54±16.69 g·kg~(-1));退渔还湿区全氮含量(3.08±0.95 g·kg~(-1))显著高于河道入湖区(1.63±0.80 g·kg~(-1),P<0.05)和敞水区(1.35±0.64 g·kg~(-1),P<0.01)。3)河道入湖区季节性淹水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4.13±7.29 g·kg~(-1))显著低于常年淹水的表层沉积物(32.06±8.73 g·kg~(-1),P<0.05)。退渔还湿区季节性淹水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29.92±10.89 g·kg~(-1))和全氮含量(2.24±0.69 g·kg~(-1))显著低于常年淹水的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43.88±9.40 g·kg~(-1),P<0.01)和全氮含量(3.08±0.95 g·kg~(-1),P<0.05)。洪泽湖湿地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处于较丰富的水平,碳储量较高,湿地类型的变化对土壤和沉积物总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C∶N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优化洪泽湖湿地保护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1期 v.21;No.8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时空特征及评价

    郑立地;涂年旺;叶晨;林捷;乐通潮;

    为探究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情况、空间分布特征及水体营养状况,于2022和2023年的5月、7月、9月和11月在湿地公园内采集和测定了7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水,共选取5个物理指标和4个化学指标,并对公园水质的时空差异以及水体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叶绿素a在各个月份间差异显著(P <0.05),各样点间p H值、电导率和叶绿素a差异显著(P <0.05);公园水体的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各个月份间有差异,氨氮含量在5—11月呈显著降低趋势,总磷和总氮含量在5月达到最高;湿地公园总体水体状况良好,处于中营养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的总磷、总氮和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说明湿地公园营养物质的输入具有单一和同源性。

    2025年01期 v.21;No.84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

    巫欣谕;成炜璇;吕慧;朱倩;胡佳宇;

    景观评价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与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美景度评价法和语义差异法,以广东三水云东海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公园实地景观图进行景观评价,基于SPSS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专家组和公众组的景观评价具有一致性特征;公园景观美景度有待进一步优化;景观和谐度、植物景观形态优美度、通达性、层次感、植被覆盖度、植被显著度和景观丰富度7个指标是景观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植物配置的优化改造是提升景观评价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为丰富同类型其他湿地公园景观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为提升公园景观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025年01期 v.21;No.8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黄鑫;马玉尚;回祎;马蒙恩;李喜梅;黄春波;

    研究湿地公园的网络关注度对湿地资源的生态保护、科教功能的发挥和旅游开发推广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湿地公园”为检索词,利用百度指数平台获取我国2011—2019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网络搜索指数,以探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3—10月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周末以及各法定节假日的关注度比工作日有所提高。湿地公园的高关注度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四川和浙江等中南和华东地区,而低关注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在多年间未发生明显改变。湿地公园的网络关注度与经济水平、城市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显著相关,但与各省湿地资源的禀赋程度无显著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对我国湿地公园的宣传推广和开发管理等提出了建议。

    2025年01期 v.21;No.84 63-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规划设计

  • 辽河口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的水文和微地形改造修复工程

    杨智博 ;张仟龙 ;郭昌盛 ;任成龙 ;张明亮 ;

    为保证盐地碱蓬的正常生长,恢复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本文以辽河口红海滩湿地为例,应用潮沟改造、局部降滩、土壤浅翻等水文和微地形改造生态修复技术,开展盐地碱蓬的植被修复。结果表明:潮沟改造可有效改变潮水的流速和流量,促进潮滩的水文连通,创造盐地碱蓬生长的有利环境;局部降滩可调整滩面高度,有效提高盐地碱蓬的生长和植被定植,降滩后盐地碱蓬的株高降低12.6%,植株密度提高72株·m~(-2);土壤浅翻可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被生长,浅翻后盐地碱蓬的株高和根长提高49.5%和98.9%,植株密度和单株生物量提高287株·m~(-2)和5.03 g·株~(-1),修复后红海滩盐地碱蓬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辽河口盐地碱蓬植被的生境修复提供技术参考,促进滨海湿地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

    2025年01期 v.21;No.84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甘肃张家川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李文泉;南贵珍;秦碧莲;

    为解决张家川县污水处理厂出水对后川河的污染问题,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水量水质和地形地貌等条件,通过工艺比选,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以及人工湿地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重作用深度处理及净化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工程运行后,实际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准Ⅲ类标准,COD_(Cr)、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61.5%、67.5%、53.3%,每吨水用地指标为5.78m~2、建设成本为4 629元、运行成本为0.30元,运行成本远低于传统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工程建设不仅深度净化张家川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减轻后川河的污染负荷,改善河道水质,还促进工程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期 v.21;No.84 75-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保护管理

  • 基于空间管制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闫维;李洪远;宁园力;李佳旭;于颖;王汉旗;

    湿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生态资源,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因缺乏统一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度量体系和制度、有效价值变现机制手段以及与国土空间管控衔接不足等问题,导致湿地生态价值实现难,转化率低。本文基于当前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基于空间管制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即在遵循湿地空间分区分级的基础上,分区编制湿地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并核算生态产品价值,针对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3类生态产品,分类分区提出适宜的价值实现策略和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湿地的管理发展相融合,增强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可行性,为制定和完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1期 v.21;No.84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要点探讨——以日照市为例

    汉强;袁文清;苏静;刘航;

    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正面临新一轮编制工作。为了科学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本研究进一步梳理了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湿地资源现状、保护管理和利用、问题分析、目标指标、总体格局、保护任务及项目安排、合理利用等编制要点。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日照市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以期为其他城市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1期 v.21;No.8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互花米草除治后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修复策略

    邵一奇;袁芳;安树青;朱建书;邱文彬;陈浩然;杨棠武;

    互花米草作为我国滨海湿地中最具威胁的入侵植物,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除治工作积极推进,但由于缺乏经验,除治后暴露出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沿海区位及潮位的不同,将盐沼湿地分为海堤内部、高潮位、中低潮位3种典型类型,提出滨海盐沼生态修复技术路径及策略,为我国互花米草除治后的盐沼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2025年01期 v.21;No.8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江苏省鸟类新纪录——比氏鹟莺

    徐有乐;王俊杰;陈潘;

    2024年5月,在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33°6'57.74″N,120°86'53.18″E)海堤林中,观察并拍摄到1只具顶冠纹,腹部黄色的小型莺类。经查阅相关文献与书籍,对比该鸟的形态特征后,鉴定为比氏鹟莺(Phylloscopusvalentine),为江苏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2025年01期 v.21;No.8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动态信息

  • 2025年《湿地科学与管理》专题征稿汇总

    <正>《湿地科学与管理》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核心库)收录期刊。2025年开展专题征稿,专题征稿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主题。专题一:人工湿地前沿技术与可持续管理内容:基于新型填料的人工湿地前沿技术;新污染物对人工湿地运行效能及微生物响应机制研究?;人工湿地中新-常规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研究;大型尾水湿地长期稳定运行管理方法及研究;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制研究。专题二:退化湿地恢复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5年01期 v.21;No.84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