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通;皇甫羽婷;王猛;卜兆君;黄春波;刘聪;刘泽麟;
磷是泥炭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限制营养元素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土壤磷是如何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泥炭地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的营养限制。在中国东北哈泥泥炭地进行了短期的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增温和磷添加实验,同时结合室内培养实验,测定增温和磷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酶活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更多可能受到磷添加的影响,其中,磷输入量的增加使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14.1%~23.0%,使酚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20.0%~53.3%。增温和磷添加对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糖氨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磷添加通过增加植物源的酚类化合物输入而显著限制增温对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同时,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比并未受到增温和磷添加的显著影响。结果揭示了外源磷富集对泥炭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增温的重要限制作用,有望对气候变化下泥炭地土壤有机碳保护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期 v.21;No.84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卜弘毅;朱正杰;崔素珍;张明;李成之;许志敏;李典鹏;曹学城;孙天一;雷礼纲;
以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道入湖区、湖岸区、退渔还湿区和敞水区4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湿地类型间表层土壤与沉积物(0~20 cm)的总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道入湖区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24.13±7.29 g·kg~(-1))显著低于湖岸区(33.47±8.43 g·kg~(-1),P<0.01),河道入湖区全氮含量(1.56±0.45 g·kg~(-1))显著低于退渔还湿区(2.24±0.69 g·kg~(-1),P<0.05),退渔还湿区C∶N(13.58±3.66)显著低于湖岸区(19.60±5.58,P<0.01)。2)退渔还湿区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最高(43.88±9.40 g·kg~(-1)),敞水区最低(29.54±16.69 g·kg~(-1));退渔还湿区全氮含量(3.08±0.95 g·kg~(-1))显著高于河道入湖区(1.63±0.80 g·kg~(-1),P<0.05)和敞水区(1.35±0.64 g·kg~(-1),P<0.01)。3)河道入湖区季节性淹水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4.13±7.29 g·kg~(-1))显著低于常年淹水的表层沉积物(32.06±8.73 g·kg~(-1),P<0.05)。退渔还湿区季节性淹水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29.92±10.89 g·kg~(-1))和全氮含量(2.24±0.69 g·kg~(-1))显著低于常年淹水的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43.88±9.40 g·kg~(-1),P<0.01)和全氮含量(3.08±0.95 g·kg~(-1),P<0.05)。洪泽湖湿地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处于较丰富的水平,碳储量较高,湿地类型的变化对土壤和沉积物总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C∶N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优化洪泽湖湿地保护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1期 v.21;No.8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郑立地;涂年旺;叶晨;林捷;乐通潮;
为探究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情况、空间分布特征及水体营养状况,于2022和2023年的5月、7月、9月和11月在湿地公园内采集和测定了7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水,共选取5个物理指标和4个化学指标,并对公园水质的时空差异以及水体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叶绿素a在各个月份间差异显著(P <0.05),各样点间p H值、电导率和叶绿素a差异显著(P <0.05);公园水体的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各个月份间有差异,氨氮含量在5—11月呈显著降低趋势,总磷和总氮含量在5月达到最高;湿地公园总体水体状况良好,处于中营养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的总磷、总氮和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说明湿地公园营养物质的输入具有单一和同源性。
2025年01期 v.21;No.84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巫欣谕;成炜璇;吕慧;朱倩;胡佳宇;
景观评价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与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美景度评价法和语义差异法,以广东三水云东海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公园实地景观图进行景观评价,基于SPSS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专家组和公众组的景观评价具有一致性特征;公园景观美景度有待进一步优化;景观和谐度、植物景观形态优美度、通达性、层次感、植被覆盖度、植被显著度和景观丰富度7个指标是景观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植物配置的优化改造是提升景观评价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为丰富同类型其他湿地公园景观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为提升公园景观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025年01期 v.21;No.8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鑫;马玉尚;回祎;马蒙恩;李喜梅;黄春波;
研究湿地公园的网络关注度对湿地资源的生态保护、科教功能的发挥和旅游开发推广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湿地公园”为检索词,利用百度指数平台获取我国2011—2019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网络搜索指数,以探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3—10月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周末以及各法定节假日的关注度比工作日有所提高。湿地公园的高关注度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四川和浙江等中南和华东地区,而低关注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在多年间未发生明显改变。湿地公园的网络关注度与经济水平、城市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显著相关,但与各省湿地资源的禀赋程度无显著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对我国湿地公园的宣传推广和开发管理等提出了建议。
2025年01期 v.21;No.84 63-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